幼兒專注力提升|建立「專注力」的關鍵

July 15, 2025

幼兒專注力提升指南:從遊戲到日常,打造孩子的專注超能力

在3到6歲的黃金發展期,幼兒的腦部正快速發展,這正是建立「專注力」的關鍵時期。專注力不僅影響學習效果,更是未來情緒管理、人際互動、自我控制的重要基礎。許多家長常常擔心:「我的孩子好像坐不住、東摸西摸、很容易分心,是不是專注力不好?」其實,專注力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導與練習來提升。

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幼兒專注力的發展特性、常見誤解,以及在家就能實行的提升策略,讓你成為孩子專注力養成的最佳助力!

 

專注力是什麼?幼兒階段的專注力發展

「專注力」簡單來說,就是一個人持續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任務或活動上的能力。對於幼兒來說,這份「集中力」通常還不穩定,因為大腦中的前額葉皮質還在發展中。

幼兒的專注力時間參考:

3歲:約5~10分鐘

4歲:約10~15分鐘

5~6歲:約15~20分鐘

因此,當孩子容易分心時,並不代表他們「有問題」,而是這個階段本來就處於訓練期,家長的理解與耐心,是提升孩子專注力的第一步。

 

常見迷思:孩子不專心 = 過動或缺陷?

許多父母擔心孩子太活潑、不專心,懷疑是否有注意力不足或過動傾向。事實上,孩子如果能在喜歡的活動中(如拼圖、畫畫、堆積木)持續投入10~15分鐘,其實就屬於正常範圍。

判斷孩子是否真的有專注力障礙,可以觀察以下幾點:

是否無法完成簡單指令(例如請他拿東西,卻每次都中途放棄)

是否連在喜歡的遊戲中也只維持不到3分鐘

是否在不同場域(學校、家裡)都一樣坐立不安

若以上行為長期出現,建議尋求專業諮詢,但大多數孩子,其實只是需要適當引導。

 

培養幼兒專注力的5大策略

1. 給孩子「單一任務」的練習機會

現在的孩子習慣多工(邊吃飯邊看影片),其實會讓注意力更加分散。建議家長安排每天至少一次的「單一任務時間」,例如:

坐著畫畫10分鐘

完成一頁貼紙書

自己拼一個簡單的拼圖

讓孩子習慣「一次只做一件事」,是建立專注力的第一步。

 

2. 創造低干擾的環境

家中太多玩具堆疊、背景有電視聲、太頻繁的干擾,都容易讓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。試著每天安排一個安靜小角落,減少視覺與聲音的刺激,讓孩子可以安心投入自己的活動。

 

3. 遊戲是最好的專注力練習

遊戲是幼兒最自然的學習方式。透過以下類型的遊戲,有效提升專注力:

拼圖遊戲:訓練視覺辨識與持續完成任務的能力

找找看遊戲:例如「找不同」、「躲貓貓」等,提升觀察與記憶力

積木建構:結合空間感與邏輯推理,需持續投入與思考

可以根據孩子年齡漸進式增加難度,引導他享受「專注的成就感」。

 

4. 以時間遊戲訓練耐心與延遲滿足

使用「沙漏」或「小鬧鐘」是幫助孩子建立時間感的好工具。你可以說:「我們來玩3分鐘的靜靜畫畫挑戰!」孩子會因為看到時間進行而專注完成。

這同時也是幫助孩子練習等待、自我控制的重要技巧。

 

5. 肯定成果,避免責備

當孩子努力完成一個任務時,請給予具體的正向回饋,例如:「你剛剛好專心畫了10分鐘,真棒!」這樣能讓孩子建立「我可以做到」的內在動機。

切忌責罵或說出「你怎麼那麼不專心」,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更焦慮,甚至抗拒投入。

 

專注力,不只是學習力,更是生活力

培養孩子的專注力,就像在灌溉一棵小樹苗——需要耐心、適當的方法與環境支持。一旦根基扎穩,這份能力將成為他一生受用的寶藏。

別忘了,每個孩子的專注力發展速度不同,只要我們給予時間與空間,並用遊戲與陪伴做橋梁,孩子終將學會如何專注、如何完成,並在其中找到自信與成就感。